创新智慧林业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林业科技发展 第六届中国智慧林业大会研究生论坛(一)

来源:中国林学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5-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林业已成为推动林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为了进一步探索智慧林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培养高素质的智慧林业人才,加快推进我国林草信息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林草行业的深度交叉融合,赋能林草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林业智慧化发展,第六届中国智慧林业大会专门设置两个研究生专题论坛,主要围绕智慧林业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智慧林业的应用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研究生论坛(一)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孙华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苏晓慧副教授和浙江农林大学陈秀平副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鲁东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8位研究生作了专题报告,共同探讨智慧林草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发展趋势。

图片

专题报告01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童星作了题为《An optimized Batch Informed Trees algorithm for jujube orchard navigation planning》的专题报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果园导航Batch Informed Trees(BIT)算法,引入自适应采样以减少随机性,优先处理复杂地形区域,并应用多级节点修剪以进行高效的路径搜索,提高了采样效率、节点利用率,使其更适合于实际的果园导航。

图片

专题报告02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何苗苗作了题为《基于激光雷达林分参数提取研究》的专题报告,探讨了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中地基激光雷达(TLS)单木分割及林分参数提取的最优参数选择。重点探究了最小树高参数设定对分割精度及林分参数提取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快速、精准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片

专题报告03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若琦作了题为《基于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分六号的亚热带森林分类与碳储量估算研究》的专题报告,使用多尺度决策级融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精细森林分布制图,利用高度、密度和分层冠层熵预测变量,开发融合森林类型和冠层高度分布类型的分层贝叶斯碳储量估算方法,为林场尺度森林资源监测提供了新范式。

图片

专题报告04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曹金洪作了题为《基于卫星观测与能量平衡模型的森林覆盖变化对平均与极端地表温度的影响》的专题报告,全球变暖背景下,森林变化可通过辐射和非辐射效应影响地表温度,本研究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模型,研究了长三角森林变化对平均与极端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森林变化的温度效应是由非辐射效应主导的,林地和草地可以有效缓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

图片

专题报告05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蔺雪莹作了题为《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优化:碳汇与木材产量的平衡》的专题报告,本研究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建立了林分尺度下碳汇木材复合经营模型,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GASA),以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确定了最优森林经营方案。

图片

专题报告06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海云作了题为《结合GMM模型和多极化InSAR数据的森林高度反演研究》的专题报告,提出了一种结合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相位直方图与高斯混合模型(GMM)进行森林高度反演的方法,实现地面与冠层散射的有效分离,进而精确估算森林高度。实验结果表明,HV极化模式在森林高度估测中表现最佳。

图片

专题报告0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彬彬作了题为《基于样本量优势的波形特征尺度转换与蓄积量估测—以“句芒”号激光雷达数据为例》的专题报告,将“句芒”号激光雷达数据通过建模的方式进行尺度转换,由离散的“点”扩展到连续的“面”状数据,解决样地点与“句芒”号足印点之间难以匹配的问题;结合地面样地调查数据,建立反演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分析,绘制研究区森林冠层高度、蓄积量空间分布图。

图片

专题报告08

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陈琼作了题为《Multi-band Strategy of Wireless Broadband Ad-hoc Network for Real-time Wildlife Monitoring in Complex Forest areas》的专题报告,提出基于多频段无线宽带自组网策略的野生动物实时监测方案,整合MIMO和OFDM技术,通过部署主干节点(5.1/5.8 GHz定向)和伴随/辅助节点(2.4 GHz全向),在复杂林区构建了高吞吐量、广覆盖的局域网,经动态路由实现野生动物数据实时汇聚。

图片

专题报告09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硕士研究生程志伟作了题为《毛竹笋高生长对环境响应的因果分析研究》的专题报告,为了揭示竹林环境影响毛竹笋快速生长的机理,通过分析环境因子与毛竹笋高生长之间的时序因果关系,得到因果关系图。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对竹笋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竹笋受到土壤温度影响作用差别较大、土壤盐分和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对竹笋的影响相对较弱。

图片

专题报告10

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曹越作了题为《三套高分辨率森林冠层高度产品在中国区域的质量评估》的专题报告,从面积一致性、空间一致性、实测数据精度验证三个方面对ETH_GCH2020、GFCH2019及NNGI_FCH2019 三套树高产品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NNGI_FCH2019在森林面积估算、空间一致性方面均优于GFCH2019和ETH_GCH2020,展现出较好的拟合能力。

图片

专题报告11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家琦作了题为《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校准GEDI高度指标以实现精确的地上生物量制图》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2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国庆作了题为《基于GEDI与多源遥感数据的典型亚热带复杂地形下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及迁移研究》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尹阳作了题为《基于无人机数据的薇甘菊信息提取与危险等级评估》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4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赵含作了题为《基于极化干涉相位直方图的森林高度反演研究》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川作了题为《基于多层级协同融合策略的乔木林碳储量估测研究》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6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谈泓见作了题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图像的深度学习改进橡胶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7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邹红艳作了题为《基于YOLOv8改进的轻量化苹果叶片病害检测方法》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龙开源作了题为《基于树冠精准分割和多源特征融合的无人机单木材积估测研究》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19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云鹤作了题为《中国杉木林龄的提取及蓄积量的估测》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0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胡亚伟作了题为《激光雷达在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人工林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1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贺帅作了题为《基于地理大数据的中国美国白蛾扩散传播时空格局研究》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2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余润作了题为《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图像的松材线虫病早期监测研究》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3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黄志超作了题为《复杂山地火灾背景下的地貌分类:融合最优TPI尺度与机器学习方法》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4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姝烨作了题为《基于U-net的积雪/草地分割模型针对性模块设计》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5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梅雪松作了题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汇过程的驱动因素》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6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刘鑫作了题为《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预测长白落叶松单木枯损概率》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7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祝新坤作了题为《Discover the performance of SDGSAT-1 on wildfire monitoring》的专题报告。

图片

专题报告28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朝阳作了题为《中国红树林空间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专题报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