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林草计算机应用大会论坛(四)林草大数据

来源:可视化模拟与监测  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0-12-25

林草大数据是现代林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林草智能感知、智慧监管与智能服务的关键支撑。2020年12月20日,首届中国林草计算机应用大会—林草大数据论坛以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形式召开。论坛报告由北京林业大学许福教授主持,圆桌论坛由南京林业大学刘云飞教授主持。

 林草大数据论坛与会专家

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纪平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胡喜生教授、安徽农业大学高祥讲师、西南林业大学马云强讲师、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卢勇总经理以及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田万里总经理,分别就林草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

南京林业大学刘云飞教授主持了主题为“林草大数据的应用潜力”的圆桌论坛。与会者针对全国立地监测野外数据采集设备、大数据建设与共享、数据精度和使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林草业务对大数据的需求、以及如何解决山区因网络和通信较差产生的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圆桌论坛

大数据是林草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战略基础资源,我国林草大数据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需要继续加强林草数据资源整合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林草大数据基础平台和共享服务建设,解决制约林草大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面向林草行业业务需求,开展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为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专题报告1. 林草科学数据采集和应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纪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林草科学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报告介绍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包括国家林草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家林草数据中心的组成结构,阐述了林草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状况和国家林草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的分布状况,详细阐述了生态站数据的获取接口和渠道、林草科学数据和生态站数据的应用情况。

 专题报告2. 基于MSPA分析的福建省森林生态网络构建

城镇化率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从景观连接度方面入手应对景观破碎化、物种扩散受限等生态问题已成为热点,生态网络作为发挥“连接”作用的载体,是提高生态服务价值的有效手段。

福建农林大学 胡喜生教授以福建省为例,以森林为前景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及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源地,从人-地关系角度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模拟物种在源地间的最优扩散路径,根据廊道作用程度筛选重要廊道构建生态网络。

 专题报告3.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

安徽农业大学 高祥讲师针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机理、主要内容以及成果等方面,以升金湖保护区面临环境问题出发,研建了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收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用途、系统特色以及系统功能。以生动的实例,从生物多样性、统计分析、文献查询以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成果展示。

 专题报告4.天空地一体化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西南林业大学 马云强讲师介绍了天空地一体化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大数据的技术路线与建设内容,阐明了森防信息化建设是多途径多目标监测建设、物防+技防+人防的结合。利用物联网+3S技术+大数据等技术,通过三大主体(寄主植物、病原物、气候因子)的大样本数据获取,搭建林业森防数据开发智慧决策平台,建设森防虫情数据库和动态监管系统,通过立体感知、互联互通、协同高效、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新思路,为林业森防监测、防治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智慧化解决方案。

 专题报告5. 构建基于云边端应用架构的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

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卢勇总经理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五位一体”治理方略以及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方面介绍了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构建的背景。详细阐述了国家公园管理特点、多应用需求以及信息化现状,介绍了基于云边端应用构架的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总体思路、技术方案与建设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展现集生态监测预警系统、生态管护系统、生态科研系统、生态评估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和可视化系统等为一体的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

 专题报告6.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北斗林业应用方案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田万里总经理介绍了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北斗林业应用方案,从技术流程、外业快速采集方案、林业处理软件、软件算法描述、作业流程及归一模型建立等方面阐述了应用系统的功能。对完善激光测量的林业应用评价体系、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数据挖掘等方面提出了预研需求和合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