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林草计算机应用大会成果展示七、八

来源:咨询部 中国林学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5-22

分会场七:

林草智慧监管保障林草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三届中国林草计算机应用大会分会场七以“林草智慧监管”为主题,围绕8个特邀报告和2个专题报告进行研讨交流。专家学者分别就信息化服务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资源监测,推动通导遥技术实际应用等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分会场报告由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院教授级高工高显连处长、南京林业大学业巧林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

南京林业大学李明诗教授通过构建综合考虑植物物候特征和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的综合方法,提升多云雨、高海拔地区森林AGB的制图精度,为精确评价森林质量和经营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方法参考。

图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武红敢研究员利用林地“一张图”、遥感信息、天地图、即时通讯和实时气象信息等服务,构建了林草即时数据通导遥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即时数据获取与共享,全面助力林草生态体系现代化建设。

图片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晓松研究员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为背景,围绕土地退化零增长基准确定及进展监测两个方向,对地球大数据服务生态应用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付章杰教授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内容取证技术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数字内容取证研究存在的挑战和难题,介绍了在多媒体内容取证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图片

北京地林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春成介绍了地林伟业结合国家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以及多个省份林草信息化应用实践经验,深化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快速推进智慧林草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图片

浏阳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陈志刚针对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介绍了浏阳市林业局通过建立智慧林业县级信息平台,将森林资源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森林资源变化核查和森林资源巡护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涉林事件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实现了县乡两级林业部门协同办公、移动在线办公、无纸化办公等信息化办公目标。

图片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行业资深业务架构师雷志秋介绍了千寻位置根据对林草业务的理解,结合自身算法优势,探索出了星基增强、无网测量等新的应用模式,推动了星地一体服务的深度融合,并对激光雷达在林草资源调查应用做了深入探索。

图片

汇聚科联(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敬仙以《“十四五”林草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为牵引,通过讨论森林防火、网格化巡护、应急指挥调度、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应用场景案例,结合林长制体系建设要求,探索了智慧林业解决方案。

图片

东北林业大学李兴东副教授介绍了林火定位和蔓延预测技术研究,在林火定位方面,实现了基于无人机多传感数据融合的无人机火点和火线全局定位系统,以及火场多通道实时感知地图。在林火蔓延预测方面,基于无人机感知的数据,设计实现了林火蔓延连续预测模型,通过挖掘蔓延时空依赖性,抑制连续预测误差累积。

图片

安徽农业大学徐志立博士以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34年来的TM影像数据和野外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升金湖国际湿地土地利用变化,探究鹤类的栖息地选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升金湖湿地34年来的鹤类适宜性区域的变化,并研发升金湖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以期实现对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的智慧监管。

围绕林草智慧监管主题,结合该领域中的森林生物量监测、数字取证技术、森林管护信息化、林火定位及蔓延预测等典型应用场景,与会专家就林长制与智慧林草的结合、森林资源估测关键参数特征、北斗导航系统深入应用、林火精细定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未来可以重点聚焦大数据与深度学习,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林草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林草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


分会场八: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促进林草数字经济转型

图片

近日,第三届中国林草计算机应用大会分会场八以“林草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为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分会场报告由东北林业大学刘亚秋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郑一力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立君教授长期从事农林装备及智能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此次报告对国内外林果机械化采收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介绍了林果机械化采收的主要方法、振动式采收机原理及装备创制,并着重介绍自走振动式油茶果采摘机器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最后展望林果采收技术的发展趋势。

图片

东北林业大学李健教授长期从事仿生软体机器人及生物质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开展了气体驱动的软体执行器相关研究。在研究捕蝇草流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腔室化的气动执行器结构,并制定了腔室设计规则;基于Abaqus仿真软件对气动执行器的结构及腔室类型进行了参数优化;在研制仿生捕蝇草叶片驱动器及基于草莓轮廓曲线的四叶片驱动器的基础上,对其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草莓抓取等测试试验。

图片

浙江农林大学方陆明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教学、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报告简要介绍了森林样地数字化测量的原理,测量平台的硬件组成、软件、硬软件集成以及测量流程。重点介绍了如何实现样地树木胸径、相对位置、海拔、坡度以及温湿度等指标的同时测量以及数据分析与图形绘制,如何实现测量、传输、存储、分析、样木分布图绘制于一体,并讨论了测量平台还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图片

长沙理工大学樊绍胜教授长期从事电力机器人、电力设备状态监控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探讨了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结构设计、智能感知与控制、电磁兼容防护设计、机器人上下线、机器人在线取能等关键技术,提高机器人的实用化与智能化水平。

图片

南京林业大学胡春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智能移动机器人以及林木三维可视化。报告对目前人工林地检测与测量平台的发展进行了论述,针对本实验室多年以来开发的人工林地环境因子测量仪器、人工林远程监测平台以及智能人工林测量移动机器人平台等功能进行介绍,针对胸径测量算法进行详细地介绍与分析,并对人工林地智能测量平台开发进行总结与展望。

图片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何诚教授研究方向是无人机警务应用与安全管理技术、森林草原防火技术。报告结合无人机技术特点及林火管理工作者的需求,提出无人机技术在林火管理应用可分为灾前、灾中、灾后3个阶段,并对其分别举例阐述分析。旨在让无人机技术更好的在林火管理中发挥作用,为智慧森林防火提供决策和支撑。

图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于文涛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智能导航技术、多机器人协作、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报告对智能机器人定位与建图理论和方法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针对单一传感器SLAM存在定位精度差、建图结构特征不清晰且难以满足应用场景多样化的问题,重点介绍设计的基于双激光雷达惯性里程计紧耦合的高精度多场景应用SLAM框架,并着重介绍该SLAM框架实现过程,垂直激光雷达与水平激光雷达坐标系的统一及数据的同步输出,双激光雷达与IMU的紧耦合实现,同时对多场景多源感知机器人SLAM技术进行总结与展望。

北京林业大学的胡雪杨博士主要从事智能林业检测研究。本次报告对国内外树木年轮检测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介绍了微钻阻力法实现原理,重点介绍智能年轮微损检测设备的研制,并着重介绍设备机械结构、控制系统、滤波算法和分析软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展望微钻阻力法年轮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促进了林业装备的发展,催生了智能装备和林业机器人。与会专家在林业智能装备领域的发展方向上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智能装备技术对实现现代林业的经营规模化、多样化、精准化等方面具有极大帮助,发展林业机器人对促进我国林业技术革命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